枝头踏鹊

我们抓握着别人的快乐,别人的心情,企图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一点点自己的痕迹

然后对着别人眼中的自己,傻呵呵地笑着

安迷修的读后感(致敬萝卜)

反复好几遍读了《鲲鹏》,非常想给萝卜太太写文评,但不知道从何下笔,就一直拖到现在。刚好最近学了《逍遥游》,颇有感悟。就把安迷修在第八章写的读后感拼拼凑凑补成了全文。(主体还是《鲲鹏》里那段啦,加了一些自己的理解)
希望太太不要嫌弃 @绿萝卜呀红芹菜
(安哥好厉害啊,一千二我真的憋不出来,还差一百多字。)

  何为逍遥,百人眼里有百解。庄子曰:乘天地之正,御六气之辩,而游无穷者乃逍遥者也。

  然也,山外青山人外人,知效一官着无力行比一乡,德合一君者仅是而征一国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,鸿鹄又安知鲲鹏之距?大家或多或少都被外物束缚着,自以为逍遥而不知其渺小。当今世人所解读出的老庄之道,也不过是这些。

  然而让我感慨的却远远不止于此。书上说鲲鹏为一体,一者于海,一者于陆,虽然可以超脱距离,却不是一己之力所能为。庄子说逍遥是不受外物拘束,但我认为,除外物拘束之外,鲲鹏还有其他许多无奈之处。大家都读逍遥游,可从来没有人能理直气壮地说,鲲即等同于鹏,而鹏亦等同于鲲。如果鲲鹏只是同样强大,同种目标的共生体,那么他们一个生于天空,一个生于海洋,虽能感知对方却不能共存,又会不会有过一丝寂寞?鲲可曾想过鹏遨游天空的感受,鹏又是否想过鲲畅游深海的心情?世上仅有的一知己只能在海天交界处匆匆略过一眼,比起只能乘风或者只能乘浪,倒不如说这才是它们最无可奈何的束缚。

  或许真正的寂寞并不是孤苦无依孑然一身,而是远望着那个真正明白内心的“另一个自己”,彼此相知却不能相守,如同水中月镜中花。虽说海阔凭鱼跃,但是天高任鸟飞。身处浩然凌霄处,俯仰之间万千缘,尘世复杂,看不清的可谓太多太多。若天之苍苍不为本色,那隐逸逍遥可为本心?

  庄子觉得逍遥是不能借助外力的,应该忘掉自我而顺应万物,修养达到神话境界而游于无穷无尽。然而即使伟大如鲲鹏,也多多少少会有些牵挂,以而不能达到所谓的逍遥自在。

  但事实就是如此,有人愿意为了光和热而奋不顾身;也有人安安静静地做一棵在孤独黑夜里守望着月亮的树。但扑火的飞蛾还是婆娑的月影都同样孤独。未免不会有人想过,在自己默默付出的时候,海天交接处若有一个能牵挂着的家伙,该有多好。这样看来,鲲鹏那匆匆一眼又是何其幸运。

  再者,庄子德高望重,也难免有偏颇。战国乱世,庄子周游列国传播思想,也是长久的不得志,在对世俗的愤恨之中写下《逍遥游》可能只是一厢情愿荒唐言。力争与野马尘埃做出区分,追求所谓见而不得的空空逍遥,无非只是另一种形式的作茧自缚罢了。列子和宋荣子亦然,庄子亦然,你我亦然。每个人的理解都片面,相互认可不就是真逍遥了么?

     既作鲲则遨游于水,既为鹏则展翅与天,等待着六月的大风和相隔九万里的见面。若置身坳堂,就乘芥舟划行;若为玲珑之蜩,就穿梭榆枋之间,等待着斥燕雀在椿芽上鸣歌。生而为人,又何必排斥七情六欲呢?

  既然如此,顺遂万物前最应遵从本性。逍遥于物外对普通人来说根本是天方夜谭,倒不如就前进好了,管他什么外力的辅助,反正鲲鹏永远是互相陪伴的。
  
  
  
  
  

评论(5)

热度(29)